Kaspa 纪事:2025 年
2025-05-05 Kaspa 1.0.0 正式版上线
2025 年 5 月 5 日 15:00 (UTC) 时间上线,版本名称为 Crescendo,是一次硬分叉上线。
从原来 1 BPS 升级到 10 BPS
技术上已经可以支持智能合约。
相关的帖子:https://x.com/michaelsuttonil/status/1919715492740124699
2025-06-01 大胡子 Shai 与社区的矛盾
Shai 大胡子 (https://x.com/DesheShai) 是一名数学博士,参与了部分 Kaspa 的论文工作,曾是 Kaspa 的核心成员之一。
与 KEF 之间因某些问题而决裂。
KEF (Kaspa Eco Foundation) 是 Kaspa 区块链的生态基金会,旨在加速 Kaspa 生态系统的开发、采用和可持续性,包括智能合约和生态建设。
因开发核心团队声明 Shai 已经不参加核心团队工作,他的发言不再代表核心团队的意见,而引起 Shai 的不满,最终(可能由于各种误会)决裂。
有人问:"如果整个加密行业的流量都转到 Kaspa,Kaspa 是否能够承受得住?" Shai 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。核心开发团队认为这个观点是不严谨的,而大众会误以为 Shai 代表了核心团队的观点。
Shai 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代表核心团队。对相关的表态表示不理解,不满意。
他依然会参与 Kaspa 社区的一些问题讨论。
2025-07-01 官方 X 账号去中心化
- 针对 Yonatan 今年提出的去中心化议题,社区决定将原官方的 X 账号交给一名社区人员维护。
Yonatan 的文章:
https://hashdag.medium.com/in-which-we-are-all-faceless-until-we-have-faces-part-i-5f100e0555a4
在此之前,"官方" X 账号的名字一度被改为 "Kaspa City" 或其他名字。社区对这些迷之操作很不满意。
于是,有了下面的投票:
投票链接:
https://discord.com/channels/599153230659846165/935851925608472617/1389354191650295828
维护人 Christian Ludwig (https://x.com/christi61026749) 后来将 Kaspa 官方推特 id 从
@KaspaCurrency
改为@kaspaunchained
。他的操作更迷了……
不管怎样,这个账号算是彻底被玩儿废了。也算是完成"去中心化"了吧。
很多人开始自己创建 Kaspa 宣传账号,如:
2025-09-11 vProg 协议黄皮书发布
(1). vProg 简介
黄皮书内容总结:
vProg 协议是一种革命性的区块链扩容方案,其核心是在不牺牲底层去中心化安全的前提下,破解应用(vProg)间的“主权”与“可组合性”难以兼得的困境。
1. 解决的根本矛盾:主权 vs. 可组合性
传统困境:应用若要保持独立主权(各自管理状态,互不干扰),就很难实现高效的同步交互(可组合性);反之,若强行将它们放在一起以实现组合性,又会相互拖累,形成性能瓶颈,并丧失主权。
vProg的目标:让成千上万个去中心化应用能像在一条链上那样安全、原子化地即时交互,同时每个应用又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抗审查能力,从而形成一个强大且不碎片化的统一经济体。
2. 范式转换:从“全局执行”到“本地验证”
协议的核心创新在于角色分离和证明机制:
L1 作为“信任锚”:Kaspa主网不再“计算”所有程序,而是退居为中立的基础设施,负责:
排序与数据可用性:确定交易顺序并保证数据可查。
依赖关系计算:像交通指挥官一样,精确计算出一笔交易会“波及”哪些vProg(定义“计算范围”),并进行资源计量,防止网络拥塞。
vProg 的“主权执行”:当一个vProg(A)需要与另一个vProg(B)交互时,A的节点不会被动等待B的回复,而是主动在本地模拟执行B的代码。这确保了A的运行永不因B的故障而停滞。
ZK证明作为“信任基石”:本地执行的结果是否正确,不由主观判断,而是由零知识证明来 cryptographic 地验证。任何节点都可以快速验证证明的真伪,从而信任本地执行的结果。
3. 实现无限扩展的关键机制
状态锚点浅化:vProg向主网提交状态证明越频繁,其他节点验证其当前状态所需追溯的历史数据就越少(锚点越“浅”),跨程序交互的负担就越小,系统整体越轻量、高效。
激励驱动的证明市场:这创造了一个天然的经济需求,催生一个专业、竞争的证明者服务市场,他们通过频繁提交证明来获利,同时被动地维护了整个网络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性。
终极愿景:
vProg协议旨在构建一个“主权网络效应”体系:每个应用都是独立的王国(主权),但通过一套密码学保证的通用规则,这些王国可以像在一个大陆上一样无缝、安全地进行贸易与合作(可组合性),而承载这一切的基座(Kaspa L1)则始终保持其去中心化的坚固本质。
- vProg 将实现智能合约协议直接部署,而不需要依赖 L2 智能合约平台。
(2). Yonatan 对于传统 L2 的观点
- Yonatan 不喜欢 L2 的设计,认为 L2 不会反馈补充 L1 使矿工受益。所以他主持设计了 vProg,用于解决这种问题。
Yonatan 讨论 Layer 2 的帖子:
翻译: 我(Yonatan) 对 Kaspa 的二层解决方案(L2s)几乎一无所知,也不清楚它们为何被创建。因此,了解其架构、代码库透明度等信息对我而言并无价值。我认为 L2 是一条不明智的道路,冒着重蹈以太坊覆辙的风险,并且多年来我一直直言这一担忧(可参考我关于原子可组合性与碎片化问题的论述)。 针对这一问题,Kaspa 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一种内置的 L2 设计——简而言之,这是一个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的计算层,与 L1 共识紧密集成:既从L1获得操作码与数据结构支持,又将计算及更关键的状态数据剥离于 L1 之外。这是整个加密货币领域(不仅是Kaspa生态中)唯一能增强而非分流 L1 网络效应的“L2”体系。其他方案于我而言只是干扰。总之,我敢说我对 Kaspa L2s 的了解比 X 平台上任何人都少——你试试便知,我根本一窍不通。
(3). 什么是黄皮书、白皮书?
特性 | 白皮书 | 黄皮书 |
---|---|---|
核心性质 | 商业计划书、概念文档 | 技术规范、学术论文 |
目标读者 | 普通投资者、潜在用户、广大社区 | 开发者、研究人员、技术专家 |
主要内容 | 项目愿景、要解决的问题、代币经济、路线图、团队介绍 | 数学原理、加密算法、协议细节、公式推导、代码规范 |
语言风格 | 通俗易懂,具有营销和宣传性质 | 高度专业化、严谨,充满术语和数学符号 |
目的 | 解释“为什么”要做这个项目,吸引关注和投资 | 解释“如何”实现这个项目,提供技术蓝图 |
当你作为一个潜在投资者或普通用户,想了解一个项目是做什么的,你应该去读它的白皮书。
当你作为一个区块链开发者或研究人员,想了解一个项目的底层技术细节并为其贡献代码,你应该去研究它的黄皮书(如果它有的话)。
2025-09-26 Kasplex 智能合约上线
这是 Kaspa 第一个 L2 的智能合约。
可以在这里查看、访问 L2 智能合约:https://kas.fyi/l2-networks
2025-10-05 主网压力测试
(1). 测试情况与结果
在 UTC 时间
2025-10-05 00:00:00
到2025-10-06 00:00:00
的 24 小时内,Kaspa 组织了一次主网压力测试。TPS 长时间维持在两千多,总共完成超过 1.58 亿笔交易。主网运行稳定,转账没有延迟。

(2). Discord 上的讨论

(3). X 上的讨论
(4). 与 Solana 性能对比
2025 年 8 月,Solana 创造了 24 小时最高交易量:1 亿笔交易(100M)
2025 年 9 月,Solana 一天处理了 9 千多万条交易,真实 TPS 在一千多,被称为 Fastest Chain
结论
Kaspa 在性能上已经足以应对 Solana 生态的交易量了。
2025-10-11 币圈 10.11 事件
北京时间 10 月 11 日凌晨 5 点多,因为中美贸易战,币圈突然出现闪崩和大规模地爆仓。很多交易所出现卡顿、无法止损的情况。最终统计爆仓总额达到 192 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
Kaspa 也在几十分钟内,从 0.07 下跌到 0.009,后来又反弹到 0.05 左右。很多人被爆仓。

在此次事件过程中,某交易所的一些不良行为,引起了业内很大的反响和争议:
启示
远离合约,只用闲钱投资。